什麼是貧富懸殊?
表一
1997-2005綜援個案轉變 |
|||
類別(個案) |
1/1997 |
12/2005 |
變動百分比 |
老年 |
96,118 |
151,934 |
58% |
永久傷殘 |
11,590 |
17,482 |
51% |
健康不佳 |
17,444 |
23,962 |
37% |
失業 |
14,371 |
41,436 |
188% |
低收入 |
2,969 |
18,089 |
509% |
單親 |
12,599 |
39,755 |
216% |
總數(個案) |
161,803 |
298,011 |
84% |
人數(約) |
230,000 |
540,000 |
135% |
1997-2005香港總人口 |
|||
總人口 |
651萬 |
697萬 |
7% |
資料來源: 「回歸八年半 貧窮家庭增一倍」, 2006-02-16, 《信報財經新聞》, P27, 時事評論, 厚生經營, 周永新
1. 哪一類綜援個案的增長率較高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 哪一類綜援個案的增長率較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 在1997年至2005年間,接受綜援的總人數有什麼變化?這變化背後反映了什麼問題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 本港總人口的增加,是否導致接受綜援的總人數上升的主因?提供証據証明之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表二
本地生產總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, GDP) |
|
1997年 |
2004年 |
12,161億港元 |
15,041億港元 |
資料來源: 香港政府統計處網站http://www.censtatd.gov.hk/
本地生產總值是量度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的指標,數字愈大代表該區的整體經濟實力愈高。
5. 在1997年至2004年期間,香港的經濟發生了什麼變化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討論問題: 綜合表一及表二,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---香港整體的經濟實力愈來愈強,但是貧窮人口也愈來愈多!究竟將近3000億的財富增長往哪裡去了? |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如何量度貧富懸殊的嚴重程度?
雖然我們可從上述的數字中觀察到貧富懸殊日益加劇的現象,但每次均需要列舉這麼多的數據可能會費時失事。因此,人們慣常使用「堅尼系數」來量度一個地區中貧富不均的嚴重程度。
堅尼系數是一個簡單的數字,它的數值只能介乎0至1之間。若我們說一個地區的堅尼系數是0,即代表這個地區內所有人的收入都是一樣的(絕對平均)。若堅尼系數是1,則代表區內的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中,其他人毫無收入(絕對不平均)。由此可見,系數數值愈大,代表該區的貧富懸殊程度愈嚴重。
國際一般把0.4定為貧富懸殊惡化的警界線,而超越0.6則代表該區的貧富懸殊極為嚴重。
圖一: 香港的堅尼系數(1981年至2001年)
6. 香港的堅尼系數在1981年至2001年期間發生了什麼變化?這數字反映本地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變得更大還是更小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表三: 各國堅尼系數比較圖
國家 |
堅尼系數 |
芬蘭 |
0.226 |
印度 |
0.297 |
印尼 |
0.303 |
加拿大 |
0.315 |
中國 |
0.400 |
美國 |
0.435 |
菲律賓 |
0.461 |
俄羅斯 |
0.518 |
香港 |
0.525 |
埃塞俄比亞 |
0.572 |
資料來源: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3
7. 貧富懸殊與該地的富裕程度有沒有必然關係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8. 相對於其他國家或地區,香港的貧富懸殊是否嚴重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原因
圖二:香港以職業劃分的失業率(1997及2005年)
表四:香港部份職業的平均薪金(1997及2005年)
|
1997年 |
2005年 |
會計主任 |
$17,182 |
$19,008 |
行政主任 |
$16,468 |
$18,622 |
文員 |
$9,632 |
$9,509 |
侍應生 |
$8,994 |
$7,726 |
清潔工人 |
$5,393 |
$5,062 |
資料來源:香港政府統計處網站
9. 哪一些職業的失業率較嚴重?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社會及經濟結構轉型
社會上的工作可粗略地劃分為體力勞動型和知識型。作為國際都市,香港社會和經濟對於知識型的勞工(如會計師)的需求不斷增加,其薪金不斷上升。而對體力型的勞工(如清潔工人)的需求則減少,導致這些人的薪金下降。兩類工種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。
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
資訊科技的發達使人們可以更輕易和快捷地獲取各種知識和資訊。然而,貧窮人士往往缺乏購買電腦和上網的金錢。在知識型的經濟下,掌握知識和資訊等於掌握在社會上晉升的階梯以及更多的投資機會。已有的富裕人士及有學識的人士,可以因而變得更富有。相對於資訊科技還未普及的年代,貧苦人士的子女還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免費教育出人頭地,貧富的差距也比較小。但是在廣泛應用的資訊科技的今日,它被較富裕的人士壟斷,只會令貧窮人士更難以獲得知識繼而脫離貧窮。
人口老化
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世代,現已步入中年甚至退休年齡。由於從前的工人缺乏退休保障,當他們年老的時候往往難以就業,其積蓄亦不足夠支持正常的退休生活。這些人退休後收入大減,使貧富懸殊更為嚴重。
討論問題: 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會為社會帶來什麼影響? |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